系所概況 Our HISTORY Since 1953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教育目標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系委員會 設備與教學資源 設備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場、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系委員會名稱委員名單教師評審委員會丁玉良、蕭顯勝、張基成、張玉山、簡佑宏、許庭嘉、張敬珣、陳怡靜、林弘昌課程委員會丁玉良、簡佑宏、許庭嘉、張敬珣、林弘昌、陳怡靜、孫弘岳 教學與研究 教學與研究 一、一般認知與技能層面 具有理解科技產業發展現況之知能 具有運用科技以解決問題之能力 具有與人合作及溝通之能力 具有分析、整合、創新與實踐能力 二、職能導向層面 具有應用科技於教育訓練之能力 具有規劃教育訓練課程及教學之能力 具有規劃及執行人力資源發展專案之能力 具有科技相關機具與材料的運用之能力 三、個人特質層面 對新科技具有好奇心且勇於嘗試與接觸 具有熱愛動手作的習慣 對新科技的發展具有高度敏銳性 四、價值 / 倫理層面 具有尊重他人隱私及保密的倫理 具有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認知與態度